说实话,第一次用Flowith的时候我有点小惊讶——这工具居然能把写作变得这么”可视化”。它官网是https://flowith.io/,界面简洁得让人能立刻上手。你可能要问,市面上思维导图工具那么多,为什么偏偏推荐这个?关键就在于它把AI和思维导图做了个奇妙的化学反应,让写作从”憋字”变成了”拼图游戏”。
这个工具有多「懂」中文写作?
测试过不少海外写作工具,遇到中文就各种水土不服。但Flowith的中文处理能力确实惊艳,我试着输入”小红书爆款文案写作技巧”,它生成的思维导图节点精准得像是做过市场调研——从标题套路、emoji使用到互动话术,层层递进的结构完全符合新媒体写作逻辑。更妙的是,每个节点都能让AI继续扩写,生成的文案居然没有那种机械翻译的塑料感。
上周帮朋友梳理短视频脚本时就深有体会。原本杂乱无章的创意点,被Flowith自动归拢成「痛点引入-产品展示-转化引导」的黄金结构,还能一键调换段落顺序。朋友直呼这比用Word反复复制粘贴高效多了,最关键的是——终于不用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了。
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细节
用了一个月后,发现它有些设计特别人性化。比如节点支持Markdown语法,写技术文档时插入代码块超方便;协作时能看到队友正在编辑哪个节点,避免「撞车」。但要说缺点嘛…导出格式确实受限,有次想导成PDF做汇报只能截图凑合。不过开发团队在官网公告说下个版本就会增加这个功能。
有意思的是,虽然定位是写作工具,但我司产品经理偷偷用它来梳理需求逻辑。用他的话说:”比XMind更适合做复杂业务拆解,因为每个节点都能让AI补充行业数据案例。”这倒开发出了新用法——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会帮你找论证素材的思维导图呢?
如果你常需要整理知识体系,或者受困于写作卡壳,Flowith确实值得放进浏览器书签栏。它不像ChatGPT那样全能,但在「结构化创作」这个小赛道上,目前还真没找到比它更懂中文写作者痛点的替代品。
试了一下这个工具,生成小红书文案的功能确实惊艳到我了!节点扩展出来的内容完全可以直接用,省了好多时间👍
导出格式问题我也遇到了…希望他们快点更新版本吧,现在截图确实有点麻烦😅
作为经常要写技术文档的人,Markdown支持这个功能太实用了!之前用其他工具都要来回切换,现在一个界面全搞定
看完马上去官网试用了,可视化写作这个点真的戳中痛点,再也不用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了😂